搭機前必看!如何避免常見長途飛行的健康問題

國家網路醫藥(KINGNET)/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Published:2024-11-06 12:30

在搭乘飛機前了解相關風險並做好準備,有助於確保旅程更加順利。

搭乘飛機旅行已成為現代生活的常見的旅遊方式,然而對某些人來說,飛行過程中可能因為身體狀況或機艙環境引發健康問題。在搭乘飛機前了解相關風險並做好準備,有助於確保旅程更加順利。

哪些人不適合搭飛機?

  1. 新生兒:
    小於2天大的新生兒不宜搭機,應至少等待兩週以確保肺部完全擴張。
  2. 懷孕婦女:
    36週以上的初產婦及32週以上的多胞胎孕婦應避免搭機,以免增加早產風險。
  3. 心血管疾病患者:
    • 不穩定心絞痛或過去三個月內曾發生心肌梗塞者需謹慎,應由主治醫師評估搭機風險。
    • 嚴重鬱血性心衰竭患者因機艙低氧環境可能加重症狀。
  4. 最近接受手術的人士:
    包括2至3週內曾進行腹部、胸部、耳部手術的患者,手術後尚有氣體殘留或創口未癒合,搭機可能增加風險。
  5. 嚴重貧血患者:
    血紅素低於7.5g/dl的患者應避免搭機,機艙低氧環境可能引發不適
  6. 嚴重精神疾病患者:
    若精神狀況未獲有效控制,建議避免搭機,若有陪同或藥物控制可適度減低風險​。
  7. 肺部疾病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或其他肺部疾病患者在飛行時可能面臨低氧環境帶來的挑戰。如果氧氣需求高,應提前諮詢醫生並安排飛行中的氧氣補充措施。肺部疾病嚴重的患者在飛行前需進行低氧測試,以確定是否需要氧氣輔助​​。
  8. 中風後患者:
    中風後的患者在穩定前應避免飛行,一般建議觀察兩至四週,確保健康狀況穩定後再進行長途飛行​。
  9. 傳染性疾病患者:
    具傳染風險的患者,例如肺結核患者,應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經醫療評估確認不具傳染性後,方可搭乘飛機​。

飛行中常見的健康問題與預防方法

機艙的特殊環境可能引起身體不適,特別是對於已有健康問題的人來說,提前了解可能的問題並採取預防措施非常重要。
  1. 艙壓變化:
    飛機在高空飛行時,機艙內氣壓相當於海拔1800至2400公尺。這種低壓環境會導致氧氣濃度降低,對健康乘客影響不大,但心肺疾病或嚴重貧血患者應事先諮詢醫師。
  2. 腹脹:
    低壓會使腸內氣體膨脹,導致噁心腹脹感,建議乘客登機前減少食量,避免飲用含氣飲料。
  3. 鼻塞耳痛:
    氣壓變化可能引發耳朵疼痛,尤其是感冒或鼻竇炎患者。建議鼻竇炎患者登機前服用減輕鼻塞的藥物,或讓兒童在降落時吮吸奶嘴或糖果來平衡耳內壓力​。
  4. 低濕度:
    機艙內濕度通常低於20%,會導致口乾、喉嚨乾澀及眼睛乾燥。建議隨身攜帶喉糖、乳液來緩解不適,並儘量不配戴隱形眼鏡​。
  5. 暈機:
    大型飛機上罹患暈機症的乘客相對較少,但仍有部分人會受影響。預防方法包括登機前三小時避免進食、選擇機艙中央位置、以及使用止暈藥物​。

特殊健康狀況的建議

  1. 癲癇患者:
    飛行中低氧環境、失眠和時差可能引發癲癇發作,建議隨身攜帶藥物並提前告知空服員自身狀況。
  2. 骨折患者:
    需有足夠空間抬高或移動受傷部位,以避免血液滯留及深靜脈血栓的風險。
  3. 牙痛:
    飛行中氣壓變化會使牙齒中的氣泡膨脹引起疼痛,建議在搭機前處理牙科問題​​。
  4. 血栓風險:
    長途飛行增加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特別是對於有血栓病史的患者。建議這些患者在飛行時保持腿部活動、穿著彈性襪,並根據醫生建議使用預防性抗凝藥物​。
  5. 手術後搭機:
    手術後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手術部位氣體膨脹風險。進行過腹腔鏡手術或結腸鏡檢查的患者應等待至少24小時以讓殘留氣體排除,避免氣體膨脹引起的不適​。
  6.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應隨身攜帶血糖測試裝置,並在飛行時按時服藥。搭機時應避免將胰島素存放在托運行李中,因為行李艙溫度可能導致藥物變質​。
  7. 潛水後搭機:
    潛水後不應立即搭機,至少間隔12小時,以減少減壓症風險​。

機艙中的感染風險

許多人擔心機艙內的空氣會導致傳染病傳播,實際上現代飛機的換氣頻率極高,可有效過濾細菌、病毒及黴菌。因此,機艙內感染風險較低。然而,傳染性疾病患者仍應避免搭機,以免傳播病菌。

搭機前,旅客應根據自身健康狀況諮詢醫師,確保旅程中的安全。無論是艙壓變化、低濕度或暈機等問題,提前了解並採取預防措施,可以減少不適並確保旅途愉快。對於有特殊健康狀況的人士,務必遵循專業建議,做好準備以應對飛行中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

原文連結(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閱讀更多

©2024 , made by 健康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