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日漸稀少的孩子不但沒有被視為寶貝來珍惜呵護,「厭童」風氣反而日益加劇,成為家長育兒的壓力來源!為深入了解育兒家庭外出時面臨的挑戰,兒童福利聯盟(以下簡稱兒盟)進行了2024年台灣育兒家庭外出友善程度調查 ,結果顯示,家長對育兒環境友善度的主觀評分僅46.8分,近六成家長外出時倍感巨大壓力,與七年前相比幾無進展。近四成家長在公共場合遭遇白眼、責備等不友善對待;尤其是帶0到6歲的小小孩出門,八成五以上推娃娃車家長遇過路面顛簸、高低差等問題,出門像是要比「障礙賽」;親子停車位不足與大眾運輸的種種不便也讓出行更加困難,凸顯台灣在親子友善環境上的不足,亟待改善。「勸生」前提應從友善育兒的社會氛圍和完善公共建設的支持做起。兒盟呼籲政府及社會各界重視親子外出的困難,共同打造更友善的育兒環境,讓家長們能夠安心帶孩子出門,讓孩子們能夠在安全、具支持性的環境中成長。
育兒困境七年無進展 冷漠不耐是親子最大壓力源
兒盟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帶孩子外出時的主觀友善感受度評分僅46.8分,有過半數的家長在公共場所感到壓力(57.5%)以及認為台灣社會對嬰幼兒不友善(56.3%)。這兩項數據與2017年兒盟調查結果57.4%和57.3%相差無幾 ,凸顯了即使在面臨少子化的壓力下,台灣育兒環境友善程度七年來居然卻毫無進步。
至於在公共場合,家長面臨的最大壓力往往來自大眾的態度。調查顯示,42.6%家長因孩子哭鬧或大聲說話而遭遇不友善行為,其中近四成曾遭受到白眼或「嘖」聲(39.8%),8.2%被責備,6%被驅趕或請下車,2.1%甚至曾被拍照。這些不友善行為不僅加重家長的心理負擔,也讓親子在公共場合的互動更容易變得緊張。
此外,搭乘大眾運輸也常讓家長感到困擾。調查顯示,搭電梯時沒有人禮讓(捷運55.7%、火車40.8%)、無人禮讓座位(捷運44%、公車42.8%、火車40.8%),對孩子哭鬧顯露不耐煩(捷運30.2%、火車36.6%),這些現象顯示大眾運輸中的不友善行為也加劇了家長的出行壓力。整體而言,公共場合和大眾運輸的不友善態度,讓育兒家庭外出的挑戰更為艱難,社會對育兒家庭的包容度仍有待提升。
出個門好難!道路設施與親子停車位亟待改善
親子出行時家長面臨諸多挑戰,對嬰幼兒家庭而言尤為明顯。調查顯示有近八成家長會使用嬰兒車(79%),其中87.2%曾遇到路面高低差,85.2%遇到坑洞顛簸,70.4%碰到機車或攤販占用騎樓道路,64.8%遭遇人行道太窄,58.4%受路障阻擋,27%需走地下道或天橋。相較2012年的兒盟調查,坑洞顛簸(74.5%)、高低差(75.6%)、人行道狹窄(56.6%)等問題不僅未改善,反而更加惡化!道路環境多年來無明顯進步,讓推嬰兒車出行的家長舉步維艱。
除了路面設施對嬰兒車的不友善,親子停車位的設置問題同樣令家長頭痛,2015年修法後雖明定公共場所須保留2%之汽車停車位供孕婦或親子使用,但數據指出,仍有九成家長認為親子停車位數量太少(92.8%)、58.8%家長遇過找不到親子停車位的狀況、52.9%家長遇過親子停車位遭佔用、33.8%家長遇過親子停車位下車空間太狹小、13.7%家長遇過親子停車位標示不清楚的狀況。無論是推嬰兒車還是找停車位,基礎設施不友善的問題亟需改善,才能真正滿足育兒家庭的需求。
擁擠與不便的大眾運輸:親子車廂與友善育兒設施缺乏
調查顯示,多數家長在育兒出行時偏好使用汽車(53.3%)和機車(38%),使用大眾運輸的比例則相對較低(公車12.2%、捷運10.5%、火車2.5%)。家長評比結果顯示,在親子友善性上,捷運表現相對較佳,其次為火車,而公車的評價最差。同時,大眾運輸整體在硬體設施上的親子友善度仍有改善空間,具體而言,家長經常遇到車內無法放置嬰兒車的情況(捷運37.9%、公車49.7%、火車54.9%)、進出站不便(捷運25.2%、火車43.7%)、車內缺乏親子座位或設施(捷運22.8%、火車46.5%、公車50.3%)以及嬰兒車難以上車的問題(捷運22.8%、公車67.1%)。
家長對公車的友善度評價較低,反映出多項待改進的問題,例如74%表示車輛尚未坐穩就開始移動,56.9%認為底盤太高難以上車,46.2%面臨擠不上車或行駛過快的情況,37.6%表示刷卡不便,22%則遇到司機過站或未等乘客上車便開走,公車在安全性與便利性上的不足,使家長出行時的壓力進一步加劇。綜合來看,大眾運輸擁擠的車廂、狹窄的出入口,再加上車門關閉的時間壓力,都無疑增添了親子出行的負擔。
北捷、台鐵分別於2015年、2017年設立親子車廂,期望為育兒家庭提供更便捷舒適的出行環境,然而,本次調查顯示家長的搭乘經驗並不理想。在捷運部分,58.1%家長表示其他乘客未禮讓小孩,42.9%認為車廂設施與一般車廂無異,22.6%認為缺乏親子座位,17.1%認為車窗貼紙影響視線,10.5%則遇到小孩被嫌吵等問題。火車部分,親子車廂的認知率及使用率皆偏低,有近三成家長(29.9%)不知道台鐵設有親子車廂,僅17.1%家長曾使用過;搭乘經驗方面,64.4%家長認為班次少難訂票,55.1%遇到車廂遭他人佔用、51%認為座位不足、10.1%則遇到小孩被嫌吵。這些因素都加深了育兒家庭的出行不便,顯示大眾運輸的親子友善程度仍有許多改進空間。
兒盟呼籲:共同打造友善育兒環境,提升親子出行安全與便利
親子外出從來不簡單,除了準備尿布、奶粉等育兒用品,還需事先查詢、規劃路線,難以隨興地輕裝出門。即使如此,家長出門後依然會遇到道路顛簸、大眾運輸設施不足、以及路人不友善的態度,給親子出行帶來了極大壓力。兒盟呼籲:
- 政府應優先規劃親子友善出行空間,修法擴增親子停車位:台灣的道路設計長期以「車輛需求」為主,對於推嬰兒車或帶小小孩的家長並不友善。調查顯示,過去十二年來,路面坑洞、人行道狹窄等問題不僅未改善,反而惡化。ˊ盟呼籲相關單位加強道路維護、拓寬人行道,優先規劃親子友善的行走空間,未來將倡議修正《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33-1條,擴增親子停車位的設置地點及數量,使親子出行更加安全、便利。
- 大眾運輸業者應加強宣導親子車廂,增設育兒友善設施:無論捷運、火車還是公車,家長們都面臨上下車不便、車廂內缺乏親子設施等挑戰。兒盟呼籲各大眾運輸業者加強對親子車廂的宣導,以及增設育兒友善設施,包括嬰兒車停放空間、親子專屬座位、友善廁所及便捷的上下車動線,以減輕家長的出行負擔。
- 請社會大眾增加同理與包容,減輕親子家庭外出壓力:外出時,面對孩子突如其來的哭鬧,家長往往承受著不小的壓力,尤其當路人投以不耐煩的眼光或出聲指責時,這種無助感更甚。每位成年人都曾是會哭鬧的孩子,兒盟期望社會能給予家長和孩子更多包容與理解,適時禮讓與協助,讓親子感受更多的同理和溫暖。
兒盟呼籲政府及社會各界正視親子出行的困難,共同打造更友善的育兒環境,讓家長安心出行,使孩子得以在安全、具支持性的環境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