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女童反覆高燒,又出現喉嚨痛、流鼻水、咳嗽及氣喘發作,經送急診就醫,脈搏竟飆至每分鐘140下,檢查確診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經住院治療後,症狀緩解。郭綜合醫院小兒科部長林愛惜說,是一種很常見的呼吸道病毒,主要是飛沫和接觸傳染,可引起輕微感冒到嚴重肺炎,目前無特效藥及疫苗,治療為支持性療法,預防措施以感染控制為主。
林愛惜指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是一種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毒,為單股負鏈RNA病毒,2001年在荷蘭首度被發現,多數人5歲以前有得過,一生中可能多次感染。小於5歲幼兒(尤其早產兒)、大於65歲長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癌症、自體免疫疾病等)、有哮喘或是慢性阻塞性疾病。其症狀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相似,包括咳嗽、流鼻水、發燒、呼吸困難、皮疹;嚴重的如細支氣管炎、哮吼、加重氣喘、肺炎、中耳炎等。
她說,據《柳葉刀全球健康》2021年發布的研究顯示,2018年5歲以下兒童約有1420萬人感染hHPV病毒,其中60多萬人住院,超過1.6萬人死亡。治療hHMP方面,目前無特效藥及疫苗,以支持療法為主,如休息、水份補充、退燒藥、止咳化痰藥等。若病情嚴重需住院治療,可提供:氧氣治療,靜脈注射液體,皮質類固醇。抗病毒藥物無效所以不建議使用。
林愛惜說,hHMP患者發燒超過三天或高燒(超過攝氏40度)、呼吸困難,及皮膚、嘴唇或指甲發紺,必須趕快就醫,症狀在幾天內沒改善,健康問題惡化,可能增加重症機率,甚至嚴重須住院者須數週才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