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的《111年癌症登記報告》,乳癌已連續20多年位居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女性乳癌新發病例數超過1萬7千人,平均約每30分鐘就有1名女性被診斷罹患乳癌,且多發生於女性人生與職場最忙碌的中壯年階段。
台灣第一三共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為員工打造健康職場,為響應十月乳癌防治月,台灣第一三共邀請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張端瑩醫師與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秘書長伍淑瓊,從醫療專業與病友角度出發,於內部講座宣導「認識乳房、及早篩檢」。現場也結合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攝巡迴車,提供員工乳房X光攝影服務,讓健康行動更貼近日常。
醫師提醒:定期乳房X光攝影,主動掌握你的健康
張端瑩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降低乳癌死亡率的關鍵。根據國健署篩檢政策,40至74歲女性每兩年可接受一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若家族中有乳癌病史、屬於高風險族群,應諮詢專業醫療團隊,提早安排檢查與治療。
同時,她也提醒要「認識自己的乳房」,若發現有持續變大的腫塊、乳頭凹陷、橘皮樣變化等,應儘速就醫。「自我檢查不能取代篩檢,但能讓你更了解身體變化。」早一步行動,多一分主動掌握健康的機會。
從防治到治療,乳癌的照護持續在進步,醫療團隊會依據不同乳癌分型,為病友規劃合適的治療策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提升治癒率當然是最佳策略而近年隨著標靶新藥、新一代抗體藥物複合體(ADC)等陸續問世,轉移性乳癌的治療選擇也持續拓展,讓病友在不同病程階段,都有機會獲得更精準與個別化的照護,也拉長存活期。
▲台灣第一三共致力於打造健康職場,並將持續與醫界及病友團體合作,推動乳癌防治知識的普及,讓更多人了解疾病與新一代治療觀念。
看見粉紅灰犀牛,別讓希望被忽略
黃淑芳理事長分享,她以「粉紅灰犀牛」形容乳癌議題,一個明明存在、卻被忽視的巨大風險。她指出,隨著醫學發展,乳癌分型與治療日益精準,但健保給付仍存在限制,導致部分病友「看得到藥、卻吃不到藥」。
黃理事長說,「每位病友都可能是某個人的媽媽、女兒、媳婦或公司的同事,她們的健康不僅關係到個人,也牽動著整個家庭與社會。」協會將持續倡議政府加速新藥納保,並關注病友的心理支持與職場重返。
以行動守護,攜手打造健康職場文化
台灣第一三共王耀輝董事總經理表示,希望透過此次講座與乳房X光攝影巡迴車服務,提醒員工關心自身與家人的健康,同時以實際行動支持乳癌防治教育,未來我們將持續與醫界、病友團體合作,推動乳癌防治知識的普及,讓更多人了解疾病與新一代治療觀念,持續推動「早期發現、晚期不放棄治療」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