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肌梗塞學會年會聚焦 推動急性後期與長期照護新模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 Published:2025-10-01 09:00

臺灣心肌梗塞學會(TAMIS)2025年秋季學術年會日前於新竹風城盛大舉行,今年特別規劃 POCUS工作坊、心導管手術影片教學,以及到院前救護員介入治療辯論賽 等特色課程。

臺灣心肌梗塞學會(TAMIS)2025年秋季學術年會日前於新竹風城盛大舉行。根據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暨北醫附設醫院副院長黃群耀醫師說明本屆大會以「AMI急性後期及慢性照護」為核心主題,聚焦臨床實務、跨世代教育與國際合作,並邀請衛福部次長林靜儀醫師親臨會場致詞與專題演講,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委暨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蘇峻弘醫師說明,林次長在會議中表示這20年來心臟疾病造成標準死亡率沒有下降趨勢,同時臺灣三高盛行率趨勢卻持續上升,政府目前推動三高防治888政策,展現政策面與醫學界共同推動連續性照護的決心,全面提升台灣心肌梗塞照護品質。

黃群耀醫師表示:「年輕醫師是未來臨床照護的中堅力量,我們希望藉由實務與學理並重的訓練,協助新世代快速累積經驗,並具備多角度的臨床思維。」,為因應心肌梗塞治療技術的快速進展,TAMIS今年特別規劃 POCUS工作坊、心導管手術影片教學,以及到院前救護員介入治療辯論賽 等特色課程。

TAMIS在國際合作上也邁出重要一步,2025年正式與美國心臟學會(AHA)簽署MOU,雙方將展開臨床經驗交流、共同研究與指引推廣。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榮譽理事長暨屏東基督教醫院副院長黃偉春醫師指出「臺灣的臨床數據與經驗在國際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透過與AHA及亞洲鄰近國家的合作,不僅能提升研究能見度,更能將成果回饋於病人照護。」,學會並與日本、韓國專家成立亞洲心肌梗塞研究組織(Asian Investigator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IMI) ,啟動同步性前瞻研究,讓臺灣經驗能與國際趨勢並軌。

推動AMI全程照護共識 健全醫療網絡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秘書長暨亞洲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王宇澄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治療不能只看急性期,出院後的照護同樣關鍵,唯有建立跨醫師、護理與藥師的合作模式,有助於降低再住院率。」針對心肌梗塞病人的長期需求,學會提出全方位共識,涵蓋藥物治療責任歸屬、轉診與追蹤流程、心衰竭風險分級及長期照護策略。

建構持續性照護典範 醫界攜手共進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委暨台北榮總重症加護內科主任吳承學醫師強調,心肌梗塞照護應落實 「院前—急診—住院—出院後—長期追蹤」 的全程鏈結。我們期望逐步建立符合台灣需求的心肌梗塞連續性照護模式,並且與國際接軌,讓患者不論在急性或長期階段,都能獲得一致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閱讀更多

©2024 , made by 健康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