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柯文哲取結石手術結束;病人常問為什麼身體會長石頭?專家點出6個原因

常春月刊 Published:2025-04-07 17:22

病人常問為什麼身體會長石頭?專家點出6個原因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因為腎結石致左腎積水,在4/2上午在北所人員戒護下就醫,據悉經過大約一個小時手術之後,已經順利取出結石。

「為什麼我的身體裡面會長出石頭?」這應該是所有結石患者亟欲了解的問題。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80%以上的結石含鈣,結石是由許多細小結晶在長年累月的堆積下形成的物質(如草酸鈣、尿酸等),可能是過多的鈣離子經腎臟排出體外時與草酸結合,在腎臟內形成小結晶沉澱,並逐漸聚集成結石,而鈣質及草酸過多就是造成結石的主要原因。

結石產生6原因

醫學研究已證實,當人體尿中的鈣、草酸、尿酸的濃度增加,同時尿中的結石分子滯留,尿液過度飽合,並且體內能抑制結晶形成的物質減少,致使結晶分子越來越大,就容易促進結石的生成。以下是結石容易發生的因素:
尿液濃縮:尿量過少時,會濃縮尿液中存在的結晶成份過飽和,造成結晶質沉澱。

  1. 尿路感染:尿路受細菌感染時,某些細菌會分解尿素並產生結石。
  2. 藥物:利尿劑、阿斯匹靈、抗痛風藥物、制酸劑或磺胺劑等藥物服用過多會引發結石。
  3. 疾病:痛風、副甲狀腺亢進、腎功能障礙、潰瘍性大腸炎等都可能有結石發生。
  4. 手術或外傷:尿路狹窄、異物存留泌尿系統的手術或外傷,易引起結石。
  5. 飲食習慣:食用過多的高鈣、高鹽、高蛋白質或高嘌呤類食物,或補充過量的維生素C,都容易會有結石。

相對應以上結石發生原因的分析,臨床統計就發現結石常發生在氣候乾熱、水質不良的地區。乾熱地區的居民排汗量高,其尿液也會比較少且濃;而水質不良區域的飲用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因此容易引發結石。

哪些人高危險群?

周固也指出,結石的形成與個人體質、種族、性別、環境、季節相關,有家族史的發病機會也較高,若是父母兄弟姊妹中有曾罹患結石的人,自己有結石的機會是沒有家族史的7-8倍,但幼童及老年人較少發生結石症狀。臨床觀察也發現,司機、勞工、外勤業務員等需長期憋尿、排汗量大、水分補充不足的職業工作者,是最容易罹患結石的高危險群。

另外,周固提醒孕婦也要注意結石方面的病症。周醫師表示,懷孕期婦女結石的發生率約是200個人中出現1位,常發生在孕期第56個月。因為懷孕期的生理變化,使得輸尿管變粗,如有腎結石掉落到輸尿管,會引起尿路阻塞及不適症狀。孕婦若發生輸尿管阻塞,尿路感染的風險將增高10-20%,且早產或提前破水的機率也會增加2-3倍,不可不慎。

哪些地方容易產生結石?

結石可發生在許多的器官,包括肝內、肝外的膽管或膽囊內、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等處,其中腎臟結石、輸尿管結石、膀胱結石和尿道結石統稱為「尿路結石」,肝膽等胃腸道結石則稱為「膽結石」,這也是泌尿科與肝膽腸胃科常見的疾病。周固醫師指出,臨床上經常有尿路結石患者因為突發的腎絞痛而到急診室求救,不過結石並不是一蹴可幾,患者在幾個月前甚至幾年前就已經開始慢慢形成。

尿路結石好發於30-60歲,在身體內慢慢長大,其生長的過程中的多數時間很少會出現外顯症狀;不過當結石的位置或大小造成尿路阻塞,就可能伴隨著腰痛、血尿、腎絞痛等症狀一一出現,有時痛起來連一個大男人都會因承受不住而出現臉色蒼白甚至是哭天搶地的情景。

結石常見症狀

  • 尿路阻塞:結石有時候會因為體積大小或所處位置而阻塞了集尿系統,引發感染的情形,時間一久很容易發生腎臟水腫,而可能喪失腎臟功能。如果是兩邊輸尿管都有結石,還可能演變成急性腎衰竭,拖著不理的話甚至尿毒症,必須終生洗腎。尿路阻塞若合併細菌感染,患者會出現發燒、畏寒症狀,沒有妥善的處理,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菌血症、腎膿瘍等危急生命的問題。
     
  • 疼痛:尿路阻塞是引起疼痛的最主要原因,疼痛感有間歇性或慢性腰部悶痛、鈍痛、腎臟絞痛,其中腎絞痛經常發生在腎結石及輸尿管結石的患者,約半小時至一小時發作一次,出現疼痛的患者也常會有噁心、嘔吐的症狀。而輸尿管結石的疼痛則會反射到腹股溝或精索睪丸,引發劇烈疼痛。
  • 血尿:尿中有血,或出現尿急、排尿不暢的情形,常會伴隨腎絞痛出現。

尿路結石各部位症狀說明

部位

症狀說明

腎結石

間歇性的鈍痛、絞痛,伴隨噁心、嘔吐;輕微血尿、腹脹。體積較大的腎結石只有腹部脹痛及血尿的症狀,若阻塞了尿路,會演變成腎臟水腫。

輸尿管結石

劇烈絞痛及明顯的血尿,部分患者會出現腹痛及盲腸附近、腹股溝、精索、睪丸會感覺劇烈疼痛。

膀胱結石

頻尿、排尿困難、疼痛,呈現尿量短少、斷斷續續的情形;血尿或膿尿。

尿道結石

排尿困難、尿線細微、尿道疼痛、尿道出血。

初期症狀不明顯

結石的症狀在初期並不明顯,大多是偶而的血尿或輕微的腰痛,通常患者都以不加理會的態度看待,都要等到結石造成腎盞或腎盂阻塞,或是掉到輸尿管造成尿路阻塞,而引發劇烈的疼痛時,才緊急求診。

到了診間,通常醫師除了例行問診外,根據患者的臨床症狀、身體、尿液、血液檢查後,如有必要也會使用腹部X光攝影、靜脈腎盂攝影術或超音波等影像檢查,了解腎臟功能、結石大小與位置,以決定治療的方式。

但周固提醒,由於結石的造成的劇痛引發交感神經反應,使患者冒冷汗、血壓上升,因為腰痛伴隨的噁心、嘔吐,尿路感染引起的發燒、腹腔蓄膿等症狀,皆與急性腸胃炎、闌尾炎、女性的骨盆腔炎、急性膽囊炎、大腸憩室炎等相似,因此必須進行鑑別診斷。

尿路結石常規檢查方式介紹

  • 問診:確認患者疼痛部位及疼痛方式,並詢問有無其他症狀及家族史。
  • 尿液常規檢查:包括使用顯微鏡觀察血尿情形、測試尿液酸鹼值、尿蛋白、尿潛血反應等。
  • 新陳代謝評估:患者疾病史,如痛風常引起尿酸結石、腸炎會有鈣結石、副甲狀腺亢進等狀況,以釐清結石問題。
  • 腹部X光檢查:可看出結石位置及大小。
  • 靜脈內腎盂攝影術:當腹部X光檢查懷疑輸尿管有結石,建議接續從靜脈注射顯影劑的方式進行靜脈內腎盂攝影術來確診,隨著顯影劑在血液循環後留經腎臟、輸尿管、膀胱,就可清楚知道各器官運作狀態及結石所在及大小,但此檢查不適用於急性腎絞痛、腎功能較差及對顯影劑過敏的的患者。
  • 腹部超音波:非侵入性檢查,同時沒有顯影劑、放射線的威脅,是最適合懷疑有結石的孕婦使用。腹部超音波適用於腎臟水腫及有腎結石,或是輸尿管因為有結石產生阻塞而使得輸尿管積水時的患者。

周固表示,結石的診斷有賴於病史的了解,詳細的身體檢查及儀器檢查。由於大部份的尿路結石屬於不透光性,患者經過醫師問診及腹部X光檢查後,約90%的結石都可以獲得診斷;但有些X光片上仍可能出現未發現的結石陰影,這是因為結石太小、腸內空氣或大便太多而阻隔了結石影像,甚或像胱胺酸、尿酸或黃嘌呤結石具有高透光性,所以不容易在腹部X光片上呈影。

這時就必須使用靜脈內腎盂攝影術、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等高階影像儀器,才可能作出正確的診斷。不過電腦斷層價格昂貴,在台灣結石診斷上較少使用,除非合併有腎臟周圍膿瘍或積水,才是電腦斷層出動的時刻。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常吃高鈣食物易結石? 營養師曝「3種食物=結石製造機」:這樣做降風險
.
預防腎結石,謹記「1常3不」,體外碎石失敗沒關係,這個方法能幫你


閱讀更多

©2024 , made by 健康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