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的定義是以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標準,即是以雙能量X光吸光儀(DXA)測出來的數值為準。以和年輕族群的骨密度平均值比較,測定結果為「T-score」,這個數值標準適用於停經後婦女及50歲以上男性;若是停經前女性以及小於50歲之男性,則建議採用國際臨床骨密學會(ISCD)建議之「Z-score」值來評估。
適用於骨鬆初步篩檢的QUS數值單位也是「T-score」和「Z-score」,所測出的數值和DXA檢測出來的判斷標準是相同的,但建議QUS測出骨質已開流失或已罹患骨鬆症者,還是要進一步做DXA測量確認並就醫。
我有骨鬆症嗎?
T-score和Z-score數值為何,才有骨鬆症呢?T-score大於等於-1時,稱為「正常骨量」,建議每2年追蹤1次;T-score介於-1和-2.5之間,就是「骨質缺乏」,也稱「低骨量」和「低骨密」,可採取醫師建議的保健方式,如補充鈣質、維生素D及適量運動、曬太陽,確認診斷並定期追蹤,若屬高風險群,則要考慮接受藥物治療;若T-score等於或是小於-2.5時,就是骨質疏鬆症了,除積極藥物治療外,醫師建議的保健方式更是必要。
若T-score等於或小於-2.5且合併骨折,就稱為「嚴重性骨質疏鬆症」,另外,當有低創傷性骨折,也就是從站著的高度跌落,即骨折或有任一節脊椎體塌陷超過20%時,T-score即便大於-2.5,也會被診斷為骨質疏鬆症,同樣需要積極治療。
對於還沒有停經的女性,以及不到50歲的男性,利用DXA所測出的Z-score數值若高於-2.0,就是屬於同齡者的正常範圍,表示骨密度正常,2年追蹤1次即可;若低於-2.0,就表示骨質密度比同齡者還要低,建議要加強補充鈣質、維生素D,以及適量運動、多曬太陽等,並確認診斷與定期追蹤,甚至可進一步詢問醫師,是否要藥物治療。
骨密度T-score判讀結果解析
T-score |
定義 |
骨質狀況 |
注意事項 |
-2.5<T<-1 |
骨質缺乏 |
骨質流失,骨密度低 |
補充鈣質、維生素D、適量運動、曬太陽;定期追蹤;高風險群考慮藥物治療 |
T≦-2.5 |
骨質疏鬆症 |
骨質快速流失,骨密度很低 |
積極藥物治療;補充鈣質、維生素D、適量運動、曬太陽;定期追蹤 |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想知道有沒有骨質疏鬆,X光、超音波,哪個比較準?
.肌少症、骨鬆、失智提早上門?熟齡族最容易忽略的營養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