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狂喝飲料小心高血脂悄悄上身! 中醫師教你從「體質調養」預防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 Published:2025-07-04 11:00

除了飲食的影響之外,家族遺傳、個人體質的虛損以及不良生活習慣都是導致高血脂的重要原因之一。

天氣炎熱,許多民眾會選擇手搖飲料、冰淇淋來解渴消暑。但過多高油高糖食物是導致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問題的主因,也會增加未來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康妤甄表示,中醫認為,高血脂患者常有「本虛標實」問題,可以從活血化瘀、健脾袪濕等方式治療,透過改善氣血循環與身體代謝機能達到降血脂的效果。

高血脂症初期無症狀 嚴重恐致中風

高血脂症包括過多的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與不足的高密度膽固醇(好膽固醇)。當壞膽固醇過多、好膽固醇不足時,血脂容易堆積在血管壁,長期下來將導致血管狹窄硬化,產生心臟病與中風等嚴重疾病。康妤甄醫師指出,初期的高血脂症並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民眾忽略。但根據統計,台灣18歲以上民眾約4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問題,是需要全民一起關注防治的健康議題。

中醫治療高血脂症 利濕化痰、活血化瘀

中醫自古即有膏粱厚味損傷脾胃的論述,認為長期攝入高熱量、高油脂食物會造成腸胃道負擔,形成「痰濕、痰濁」堆積於體內,導致氣機阻滯、氣血津液循環不佳,產生許多如高血脂、高血糖等等代謝性疾病。中醫治療高血脂重視「標本兼治」,除了透過利濕化痰、活血化瘀等方法增加代謝廢物排出以外,亦需要從根本補強體質的不足,才能真正改善患者的代謝機能。

標本兼治 改善體質為不二法門

「醫師,我飲食都相當注意,怎麼還會有高血脂呢?」除了飲食的影響之外,家族遺傳、個人體質的虛損以及不良生活習慣都是導致高血脂的重要原因之一。康妤甄醫師說,高血脂患者常有臟腑功能低下的問題,因此更容易出現新陳代謝異常,甚至有疲倦、水腫等症狀,必須改善體質才能達到長期穩定的效果。

針對食少納差、脾胃失調的患者,白朮、茯苓等藥材可以健脾袪濕、升清降濁,提升消化功能;年紀較長的患者則常見因腎氣虛衰、肝腎不足無法維持正常的代謝機能而導致血脂過高。此類患者多屬虛證,常有手腳末梢冰冷、下肢痠痛腫脹、鼻過敏等不適,可用丹參、熟地等藥物補腎祛瘀,亦可以在每年約7至8月使用三伏貼輔助治療,改善相關症狀。康妤甄提醒,民眾務必經過醫師評估再行用藥,避免來源不明的藥物傷害健康。

調整生活作息+良好飲食習慣 避免高血脂威脅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吃得好卻動得少,不良的生活習慣與身心壓力導致高血脂等代謝疾病越來越常見。康妤甄醫師提醒,用藥治療以外,建議民眾也應改變生活作息,盡量選擇高纖、低鹽低油低糖的原型食物、培養規律運動習慣,並配合定期檢查,才能及早預防與避免高血脂對健康的危害。


閱讀更多

©2024 , made by 健康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