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莫輕忽!分辨生理、功能與病態性,對症處理最安心

常春月刊 Published:2025-08-27 08:44

心悸莫輕忽!分辨生理、功能與病態性,對症處理最安心

心悸,也就是心跳異常明顯或感覺心跳加快、跳動不規則,常讓人感到不安。引起心悸的原因繁多,從單純生理反應到病理性心臟疾病都有可能。要了解心悸的來源,通常需要醫師檢查,確定是生理性、功能性還是病態性,才能對症處理。

1. 功能性或生理性心悸

最常見的是因壓力、疲勞或生活作息不規律引起的生理性心悸。只要充分休息、調整生活作息,大多可自然恢復。

2. 結構性非病理性心悸

這類心悸可能與心臟結構或交感神經張力過高有關。醫師可評估後,開立藥物來降低心跳速率或交感神經活性,幫助緩解症狀,改善生活品質。

3. 病態性心悸

病態性心悸則需積極治療。例如,有些人心臟多一條傳導電路,會造成心律不整,需要進行心導管電燒術將多餘傳導電路去除;若心悸源自心血管阻塞,也需進一步打通血管,恢復正常血流。這類心悸若不治療,可能危及生命,必須高度重視。

4. 更年期相關心悸

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可能因荷爾蒙變化而出現熱潮紅與心悸。這種心悸通常不會危及生命,但會影響生活品質。可視情況補充荷爾蒙或使用低劑量藥物控制,並注意停經後心血管風險的增加。

5. 生活習慣或藥物引起的心悸

咖啡因、感冒藥或其他刺激性藥物,也可能誘發心悸。只要停用相關物質,症狀多半會消失,不必過度緊張。

小提醒:心悸雖多數無危險,但若伴隨胸痛、呼吸困難、昏厥或長時間持續不緩解,應立即就醫。早期評估可判斷是否為病態性心悸,及早介入治療,避免潛在心血管風險。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
心跳一下子快、一下又變慢,怎麼跳算異常?
.突胸悶、心絞痛,休息後好轉別以為沒事!醫曝「潛藏危機」 不少人就猝死了


閱讀更多

©2024 , made by 健康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