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精之外的補腦新選擇?「咪唑二肽」靠科學實證 打造認知保健新趨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 Published:2025-07-14 09:30

在研究基礎方面,咪唑二肽補充品已有不少臨床觀察與作用機轉研究支持,主要集中在支持記憶力、注意力與神經抗氧化等層面。

台灣在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五分之一,腦部保健需求也隨之快速升溫。過去講到補腦,許多人會先想到雞精,但其實在營養科學領域中,有一種天然來源的機能成分——「咪唑二肽(Imidazole dipeptides)」,正逐漸受到關注。這種來自肉類的營養素,原本常被用在運動營養上,如今更被發現也和腦部健康有關,成為新一代的補腦選擇。

咪唑二肽是什麼?肉類天然雙胜肽 支持腦部健康有潛力

咪唑二肽是存在於動物肌肉與大腦中的天然雙胜肽,主要包含「肌肽(Carnosine)」和「甲肌肽(Anserine)」,常見於牛肉、雞肉等食材中。臺北醫學大學食品安全學系兼任副教授楊惠婷博士表示:「過去咪唑二肽比較常被拿來討論對於運動表現的幫助,不過現在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它對腦部的保護也很值得關注,尤其是在神經抗氧化和認知功能方面。」

七大作用機轉 從細胞層面守護腦力

根據多篇國際研究,咪唑二肽對腦部健康的影響,已逐步被整理出七大生理機轉,包括:

  1. 抗氧化作用:有助清除自由基,減少腦部氧化傷害。
  2. 抗糖化反應:能降低糖化終產物(AGEs)在大腦的累積,與退化性疾病有關。
  3. 螯合金屬離子:幫助穩定體內過多的銅、鋅等金屬離子,避免神經受損。
  4. 降低神經發炎與過度興奮:可調節神經傳導物質穀胺酸,減少過度刺激導致的細胞傷害。
  5. 促進神經可塑性:有助神經細胞連結與訊號傳遞,對於學習和記憶能力相當重要。
  6. 穿越血腦屏障:可以直接進入腦部發揮神經保護作用。
  7. 刺激神經滋養因子(BDNF)分泌:幫助神經再生,對維持認知功能有幫助。

楊惠婷博士表示:「這些機轉都是從細胞層面開始,提供多方位的支持,不是單一作用,所以特別受到營養科學界的重視。」

對於長者認知有幫助嗎?臨床研究結果這樣說

根據Masuoka團隊2021年的研究發現,長者補充咪唑二肽後,在注意力與記憶方面的認知測驗表現有穩定趨勢。另外,也有一項由Szczesniak等人2014年執行的雙盲對照試驗指出,長期補充含肌肽與甲肌肽的配方後,對年長者的認知表現和體力狀況都帶來幫助。

此外,日本火腿集團的中央研究所與國立老年醫學中心合作進行的研究也發現,透過雞肉萃取取得的咪唑二肽成分,可作為中老年人維持記憶與資訊處理能力的營養補充參考。

傳統雞精vs咪唑二肽補充品 怎麼選?

在台灣,雞精一直被視為提神、補腦的傳統保健食品,但從營養學角度來看,雞精和咪唑二肽其實有明顯不同。雞精的成分主要是非特定的胺基酸和胜肽,實際含量會因原料和熬煮方式不同而有所變化,相對比較難掌握。而咪唑二肽補充品則是標準化製程,可以精準控制肌肽與甲肌肽的含量,每次補充的成分比較穩定。

在研究基礎方面,咪唑二肽補充品已有不少臨床觀察與作用機轉研究支持,主要集中在支持記憶力、注意力與神經抗氧化等層面;而雞精的效果多為主觀體感,例如提神或覺得比較有精神,較少具體的實證數據。

楊惠婷博士指出:「如果想針對認知保健進行比較精準的營養補充,選擇有成分標示、機轉清楚的產品,會比單靠印象中『吃了比較有精神』來得有依據。」

應用多元、吸收度高 有機會成為認知保健的新主流

目前咪唑二肽已被應用在日本、台灣、中國等地的多種保健食品中,包括機能性飲料、即飲包、眼部疲勞配方、銀髮營養包等。因為分子小、吸收率高,又能穿越血腦屏障發揮作用,加上在人體與動物實驗中都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而逐漸受到關注,成為日常認知營養補充的新選擇之一。

「不只適合銀髮族,其實平常工作壓力大、長時間用腦的上班族、學生族群,也都可能從這項成分得到幫助。」楊惠婷博士補充說道。

補腦靠科學選擇 不再只是靠印象「補一補」

隨著腦部保健成為全民關注的議題,營養補充品也越來越走向「有成分、有研究、有感受」的方向。咪唑二肽這個來自肉類的天然成分,透過多篇研究支持其對認知機能的幫助,在老化社會下提供一種兼顧科學與日常實用性的補腦方案,不只是補一補而已,更是有根據的保健選擇。


閱讀更多

©2024 , made by 健康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