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晚期不再悲觀!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提升精準治療效果,幫助扭轉患者命運!

良醫健康網/吳佩琪 Published:2025-05-14 15:46

肺癌晚期不再悲觀!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提升精準治療效果,幫助扭轉患者命運!

肺癌是死亡率與發生率皆最高的癌症,長久以來被視為「癌中之王」。許多肺癌患者確診後,心中難免浮現悲觀的想法,擔心自己將不久於人世。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咏璇表示,現今醫療進展日新月異,尤其在「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成為癌症診斷的重要工具之後,已有機會藉此找到最適合肺癌患者的治療方案,有效延長壽命!

肺癌治療掌握即時與精準原則

肺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因此難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患者常因延誤病情而影響治癒率與存活率。針對肺癌的特性,王咏璇醫師建議患者在診斷與治療上,應掌握「即時」、「準確」等大原則,只要一發現病灶就應盡快進行切片檢查,以確定腫瘤型態。再者,了解癌症基因突變類型才能制定精準的治療方針,因此透過基因檢測找出基因變異,進而根據突變類型、特徵等資訊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而達到對症下藥的效果。

「基因檢測有助於快速診斷,對於肺癌患者而言非常重要!」王咏璇醫師進一步解釋,根據基因檢測的資訊,有利於醫師判斷是否採用標靶藥物或免疫治療,相較於傳統化療,這些治療方式不僅副作用相對少,更能提高治療效果與延長存活期。

NGS快速又準確檢驗基因

雖然基因檢測是癌症病患能否使用標靶藥物的關鍵,王咏璇醫師坦言,臨床上大多數患者對於基因檢測的了解仍舊不夠,會主動提出想進行基因檢測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幸好,衛福部已在2024年5月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納入健保給付的行列中,讓不少患者提升受檢意願。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就像撒網一樣,可以一次網羅大量基因,並且一一進行準精檢測。王咏璇醫師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可以快速又準確的分析患者的基因資訊,偵測腫瘤的基因突變,協助評估致癌基因為何,以及是否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等。以肺癌為例,國人常見的肺癌基因突變類型包括:EGFR、ALK、ROS1、KRAS G12C、MET、BRAF V600E、HER2、NTRK、RET等,若確定患者帶有這些基因變異,就可以使用適合的標靶藥物。就算檢測結果顯示暫時沒有標靶藥物可供治療,也可藉此先了解患者的狀況,後續再評估是否進行PD-L1免疫治療檢測,或者當有適合的臨床試驗時,患者也可能有機會參與。

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咏璇。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如何選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可分為大套組(大於100個基因)與小套組(小於100個基因),王咏璇醫師建議病友可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哪一種,再依據自身狀況或經濟能力來選擇。她提到,初次診斷或想確定是否帶有某些基因突變的患者,選擇小套組可能就已足夠;已經進行癌症治療的患者,當癌症復發、病情惡化或遇到第一線治療產生抗藥性等狀況,就可以考慮選擇大套組來進行全面檢測,以揪出特殊基因突變。當然,假如患者經濟無虞或有保險給付,可以考慮選擇大套組,進而掌握更多資訊。

積極防治 避免肺癌上身

肺癌已是台灣新國病,即使沒有抽菸都難逃其威脅。王咏璇醫師提醒,菸害是導致肺癌的重要危險因子,除了避免吸菸之外,也應遠離二手菸、三手菸的危害。此外,高危險族群,包括:重度吸菸者、有肺癌家族病史或長期暴露於粉塵油煙等環境,最好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一旦罹患肺癌,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現今肺癌治療已走向精準化,治療效果也跟著大幅提升,萬一不幸罹患肺癌,先別驚慌或過度擔憂,多和主治醫師溝通、討論,一起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針。儘管肺癌目前還是困難的疾病,但隨著醫療的進步,無論在治癒率、存活率或生活品質上,都已有長足進步。王咏璇醫師表示,晚期肺癌雖然無法完全治癒,但有可能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樣,利用藥物控制好病情,並且逐年延長存活時間,因此建議患者應保持正向的心態,積極和醫師配合治療。


閱讀更多

©2024 , made by 健康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