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不是一般感冒!專家示警高齡與慢性病族群重症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Published:2025-08-19 10:30

胸重醫學會跨界攜手柔道國手楊勇緯與超人氣角色醜白兔,共同擔任「流感守護者」,齊聲呼籲重症 OUT!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流感不再只是季節性疾病,對高齡與有慢性病的族群來說,更可能引發重症、造成家庭照護壓力。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日前舉辦流感衛教記者會,邀請柔道國手楊勇緯與人氣 LINE 角色「醜白兔」擔任「流感守護者」,推廣預防與治療觀念。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流感重症不僅與年齡有關,慢性病更是風險加倍的關鍵。臨床觀察發現,多數重症患者錯過發病後 48 小時的治療黃金期,才讓病情急轉直下。

認識「流感三部曲」 別把流感當感冒

流感病毒株變異快、傳染力高,容易在家庭與社區擴散,特別是高齡、慢性病患者與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引發急性肺炎等併發症。根據國際研究顯示,每10位流感住院患者中,就有3至4人併發急性肺炎。

陳育民理事長解釋,許多人誤將流感當作普通感冒自行用藥,結果短短幾天病情急遽惡化,甚至需要住進加護病房。為此,他提出「流感三部曲」根據流感病程的典型發展,從上呼吸道感染 → 免疫反應啟動 → 進展成嚴重併發症;提醒民眾在出現發燒、喉嚨痛、鼻炎等輕症期就應積極治療,避免病毒擴散至肺部,引發免疫風暴,進一步導致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敗血症或多重器官衰竭。

九成流感住院者有慢性病 重症風險更高

美國 CDC 統計顯示,95% 的成年流感住院患者有至少一種慢性病;台灣衛福部資料則指出,65 歲以上長者中有 85.9% 罹患慢性病,以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及慢性肺病最常見。

陳育民理事長提醒,慢性病就像重症的「助燃劑」,大幅增加肺炎、呼吸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與死亡風險。例如糖尿病患者感染流感後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 3.27 倍;心臟病患者引發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更增加 6 倍。若家中有高風險族群,一旦有人確診流感,應同步觀察其他成員健康狀況,必要時一併就醫,並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避免疫情在家庭內部擴散。

糖尿病婦遭探病家屬傳染險需插管 醫籲高風險族群勿輕忽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呼吸感染免疫科科主任馮嘉毅醫師分享,一名 61 歲糖尿病婦人因肺炎住院,病情好轉準備出院時,突出現呼吸急促與胸悶,經檢驗後確診為流感,感染來源疑為前來探病且有呼吸道症狀的家屬。

由於患者同時有高齡與多重慢性病,病情急速惡化,一度出現血氧下降、呼吸困難,差點需要插管。幸好在兩輪抗病毒治療後,病況才逐漸穩定。馮嘉毅醫師提醒,流感絕非小病,即使症狀輕微也應及早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 可降低三成家庭傳播風險

馮嘉毅醫師指出,一次服用的新型口服抗病毒藥物,副作用低、順從性高,且能有效降低家庭內傳播風險,相較安慰劑可減少 30% 的傳播率,暴露後預防效果更達 86%。

他同時呼籲,治療即是預防,不僅保護自己,也守住家人的健康。若家中有人確診流感,接觸者應主動諮詢醫師是否可使用抗病毒藥物,及早中斷傳染鏈。陳育民理事長補充,病毒不會等人準備,一旦延誤,就可能增加重症風險。

流感守護者齊聲呼籲 備戰高峰期

記者會上,柔道國手楊勇緯表示,健康是最強的後盾,不論在賽場或生活中都不能忽視身體異常,身邊就有人因輕忽流感而中斷計畫。他呼籲大家在流感高峰期要像備賽一樣做好防護,出現症狀立即就醫。

醜白兔創作者保羅則說,為避免流感影響創作與行程,她會提前向醫師諮詢預防措施,希望用角色的親和形象,讓流感議題更易被接受。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最後提醒,「一人發病,全家面臨風險」不是口號,及早就醫、正確用藥、積極治療,是避免悲劇重演的關鍵。


閱讀更多

©2024 , made by 健康市集.